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之窗 >> 新闻之窗 >> 正文
文国栋:以生态保护的实际成效 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2017-09-19  微海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子孙后代命运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和基本框架。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新思路,为海西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开拓了新视野、描绘了新蓝图、确立了新坐标。柴达木盆地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极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从局部实践到顶层设计、从多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以抓落实、见行动的鲜明导向,以“四个转变”深度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样板,使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在海西大地越写越精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幸福海西的实践方略

海西资源禀赋优异、矿产富集,是全省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更是生态战略制高点,承担着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任。如何把生态立州作为谋划各项工作的主线和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如何以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战略抉择,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所系,责无旁贷。

善用底线思维,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海西地处高寒地带,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自身调节和恢复能力弱,容易受大气侯影响发生变化,这决定了海西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异常艰巨。为此,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和生态立州、生态强州的思想意识,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严格执法与主动服务、项目实施与强化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加快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在全州上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文明生产观,以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两型”发展观。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实施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生态文明的成效作为衡量和判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和推动海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绿色经济不仅厚植了经济发展优势,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也为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提供了绵绵不绝的长久动力。

坚持精准发力,深度落实生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是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海西、幸福海西、文明海西、美丽海西和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承担起柴达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治责任,扮演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深度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复绿”四大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严格贯彻落实好《青海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大格局中显现更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份量。要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机制,积极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和有效抓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海西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大幅增加生态环保指标权重,落实目标责任,实行奖优罚劣,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起到生态“红线”和环保“高压线”的警示督导作用。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农牧区、进街道、进学校、进企业、进寺院,继续加强环保监督员、稽查员、信息员、联络员队伍横向协作力度,畅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渠道,全面推行河长制,逐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大环保”生态机制。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在国家主导、政府引导、民间广泛参与的体制下,探索各种类型的生态保护模式,形成最广泛的生态环保统一战线。

注重久久为功,助推循环绿色产业。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为此,在海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方法手段和制度保障,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动真碰硬做好问题整改。必须一以贯之地树牢生态环保优先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法律规范和新鲜经验转化为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和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首先,巩固提升环境保护能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在经济发展中谋求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其次,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据《海西州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海西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海西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海西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等一揽子法规措施,积极开展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推进荒漠化治理、盐碱化土壤治理、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科学利用、草原和天然林保护、矿山整治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统筹实施大气、水域、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是打造文明海西的基本遵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系统和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0多次谈及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仅仅当作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越是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越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战略导向,实现绿色兴业。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将一件事持续地做下去;改善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不难,难的是由点及面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观的同时,要着力加快改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物质生产要素投入的局面。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全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生命健康的新模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塑造人的心灵之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德育人、以教启智、以文化人,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海西精神,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要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推动产业朝着集成集约集群、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迈进,同时,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4+3”责任内容,与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三基”建设、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改革发展、安全生产责任打包,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同步执行。启动编制《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深度论证柴达木生态定位、治理思路、绿色产业发展,集各方智慧探讨明晰柴达木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海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升级版。

坚持责任导向,实现绿色惠民。胡适有言:“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胸襟、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因此,在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已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先导和门槛作用,把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形成科学有序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继续推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沙治沙等生态保护和专项工程。继续推进重点城镇、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构筑柴达木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把项目准入关,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编制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时,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促进责任和措施高效落实,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更严的执纪问责要求为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把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统一起来,按照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双重追责的要求,把刚性约束强起来、硬起来、实起来,切实把生态保护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绿色空间。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保持原生态,而是科学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天蓝、地绿、水净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危机,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但西方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总体上仍是在西方文明框架内进行的,是基于对西方文明危机的拯救而不是超越。正像恩格斯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探根求源这些经典论述,自始至终蕴涵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体现着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刻思考,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明自觉和生态自觉。当前,海西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延伸结构调整理念,转变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解当下产业集群模式所需、实现经济借力借势发展,也是谋循环产业未来架构之路、前瞻性把握发展大势、持续积蓄动能和潜力、实现柴达木永续发展的科学考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美丽海西的科学指南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解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更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历史层面看,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确定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继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从战略层面看,中国确定将于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2015年12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中国不仅是达成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坚定的履约国。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引起社会强烈震动,彰显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从传统层面看,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代表人类社会对于未来的共同价值追求。而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在取代农耕文明的同时,也给自然和人类本身带来了一系列叠加的灾难——资源枯竭、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沙漠化、厄尔尼诺现象等等,使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仅有工业文明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顶层设计、严守红线。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向的关系,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林草业、观光农业和生态畜牧业,促进农村牧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只有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能为“一个同步,四个更加”贡献海西力量,未来才会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湛蓝的天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谋划、上下贯通。发展的目的不仅要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还要创造更好的生态文明。要实现“一树一叶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千村梨花千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美好画卷,更要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明确方向、细化目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演进,新老环境问题日益叠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渐次萎缩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现代化强州目标,才能让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梦想成真。

海西不仅要美丽的生存家园、舒适的居住环境,更要幸福文明美丽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相信,随着柴达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守望蓝天、看护清水、保洁空气、修复生态的大美海西将不再遥远。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365体育在线投注台湾 电话:0977-8222080 信箱:hxdzzw@haixi.gov.cn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青海ICP备05001235
copyright@2007 www.hxz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公网安备 63280002000112号